RockTek 雷爵科技,今年 Computex 2017 展出三台自家的機子,以及系列周邊產品,主堆 Android 電視盒,以及吸光周邊產品,打造智慧家庭的設備廠商。
RockTek 攤位在南港四樓
一直以來療癒型的玩具都是相當受歡迎的一種系列產品。從很久以前的轉筆、按壓原子筆,手指敲桌子發出聲響或是規律動作等行為,都可以視為讓自己更專心或是舒緩自己精神緊張的情緒,所以推出一些 舒壓方塊、指尖陀螺、這類可以短時間做出重複動作的東西,又可以快速取得的玩具,特別的容易讓人著迷。
這次令我相當意外的是 指尖陀螺 這個產品,在我寫舒壓方塊這個產品的時候我還沒有看到有任何指尖陀螺類型的產品淘寶在販售,只有一個北美流行的 Torqbar。 Torqbar 是一個名為 Scott McCoskery 的發明者推出的 Finger Hand Spinner,當時在國外是相當少量的手工製作產品,銅材質販售價格為 139 美金,鈦金屬為199美金。 正因為相當少量,前幾批產品在市場上短期內都炒作到 300元美金以上,在這期間內發明者也很想迅速的推廣到市場上,他發起了短暫的集資,不過似乎沒有成功。然後許多 Maker 按耐不住就開始 DIY 屬於自己的 Finger Spinner,由於技術成本不高許多 Maker 開始分享這類設計,現在在 3D圖庫裏面搜尋 Spinner 都可以找到滿滿的設計圖檔可以下載列印,利用 3D列印以及常見的軸承就可以做出來。
事情還沒完,這些 3D列印跟金屬的產品,似乎因為 舒壓方塊 Fidget Cube 集資產品的成功,讓不少廠商看到了商機,原來這種沒有功能的產品也可以賣得很好,我一開始在淘寶搜尋只有找到一家在賣,並且名稱是用手指螺旋的關鍵字找到的,當時廠商推薦的是使用陶瓷軸承來配置中間的軸承,因為沒有玩過一不小心就下單了,這單一顆陶瓷軸承要台幣四百元左右,主要是摩擦係數小,被廠商拿來推薦,不過當我拿到手的時候,這陶瓷軸承的指尖陀螺,怎麼轉也只有一分半鐘….
這款指尖陀螺算是相當基本款的設計,三個中間孔洞塞入一般軸承,一班都是塞入 608ZZ 來配重,中間的軸承才是用來轉動的,為了讓手指可以按壓轉動,中間會配上上下軸蓋,這樣就可以很好的轉動。
追求輕薄的筆電越來越多,功能也越來越簡化,當你想利用筆電來追個美劇,卻發現音效不夠威猛,當你想租個片,想回味一下經典電影卻發現沒有光碟機,才懊悔自己當初沒有買一台帶有光碟機的筆記型電腦。沒關係 ASUS 推出一款 Impresario 系列外接式音效卡光碟機,徹底消除這個煩惱,未來就選購筆記型電腦的時候,就可以完全不用考慮光碟機,隨時在家接上 ASUS Impresario 系列光碟機就可以來場動聽的音樂,或是看場經典電影,都不是問題。
外接式光碟機一般來說他的功能就是讀取光碟,最多就是追加燒錄光碟,很少有廠商在這上面追加些什麼獨特性的功能。 ASUS 就在光碟機上追加了 DAC (數位類比轉換器)晶片,並且可支援 7.1 聲道喇叭的輸出,擁有114dB訊噪比(SNR)與可以推動600Ω(ohm) 的耳機擴大器。
前兩天幫公司同事印了指尖螺旋(Fidget hand spinner)的外框,現在網路一堆淘寶貨呀,這邊順便提醒大家,這東西貴絕對不是貴在旁邊三個軸承,而是中間要轉動的那顆軸承,你可以不管多低價買到入手,中間那顆軸承絕對不可小看,轉數的品質跟價錢成正比。這個檔案網路上很多成品可以抓下來印,切記要記住中央的軸承一定要用好一點。
好了題外話,最近使用了 octopi 來遠端遙控列印檔案,在上班的時候用手機監控,看到列印完成後,請家人把成品移除後,第二次列印就想偷懶把所有零件一次放齊。結果 10分鐘後連線來看,慘劇就發生了…有個物件應該是太靠外,那邊沒有列印在口紅膠塗抹的位置上,所以物件整個就黏在噴嘴上了。
不過當下暫停還沒什麼問題,之後晚上在家第二次列印之後,他就掛了….機器出現 MINTEMP error ,也就是抓不到溫度…
Cherry 機械式軸體在機械式鍵盤的市場上已經是相當知名的軸體製造商,目前擁有的機械鍵盤的市占率也是相當的高,看廠商所採用的軸體以及銷售量就能知道狀況。
不過該軸體的價格也因為品牌以及品質等問題一直居高不下,在近幾年其他二線軸體廠商開始降低價格搶市佔的時候, Cherry 的價格並沒有受到相當大的影響,不過說因為這個原因價格降低也是有可能的。今天要介紹一把鍵盤為:i-rocks K65M。是的你沒看錯,前陣子 i-rocks 才推出 K60M 的復刻版,馬上就推出更平價的機械式鍵盤,這次採用的也是 Cherry 的軸體,採用金屬框底,乍看之下與 K60M 非常的相像,不過實際上還是有所不同,來看看 K65M 機械式鍵盤的內容吧。
K65M 盒子正面,右下角可以看到所選的軸體,表面有印上鍵盤的彩圖,左下角還有印上鍵盤的特色指標。
電腦的輸入方式相當的多樣化,滑鼠的輸入方式除了滑鼠還有觸控,早先還有另一種輸入方式可以讓人操作電腦,也就是軌跡球。軌跡球的優勢在於不用受限於桌面的大小來移動,光靠一顆球體就可以操作電腦,硬是要說的話,早期的滑鼠就是利用球體來讀取滾動的方向,只是一顆球在上方與下方的差異,在下方就是移動整個滑鼠,透過拖曳來讓球體移動,反向讀取移動的位置來取得座標,軌跡球則是利用球體在上的方式,直接讀取移動的位置來取得移動的座標。
現在有許多軌跡球已經採用光學的方式來讀取資料,相對於一般滑鼠來說,光學讀取的材質越相同穩定,越容易讀出好的數據,所以滑鼠才會有滑鼠墊的周邊商品出現,目的就是為了讓滑鼠能夠更穩定的讀取一種材質的表面。軌跡球目前採用的光學方式也是類似的概念,目前的球體都是讓讀取頭能夠穩定的讀取相同表面的材質,所以球體的材質也是稍有差異性。
早先介紹幾隻 Perixx 系列的滑鼠系列,可以瞭解到這家公司對於獨特造型的滑鼠都有相當程度的開發深度,今天要這介紹這款式 Perixx PERIMICE 517 軌跡球滑鼠也是它們的新產品,目前在台灣販售只有有線板的 517 規格,無線板的產品目前在台灣還是不容易購買到,需要到淘寶之類的地方購入。不過軌跡球滑鼠已經是不太需要移動的一個輸入裝置,所以有線的產品也是沒有問題的,在使用上也不會有電池的問題。
來看一下產品外盒。
外盒相當的簡單,品牌名稱以及產品的照片。
i-rocks 積木鍵盤自從 i-rocks Fun 趣玩 K76M 自有軸機械式鍵盤 正式鋪貨販售之後,在鍵盤上也有了另一個新的項目,也就是薄膜式的積木鍵盤,擁有更親民的價位,結合積木的區塊,讓你的鍵盤世界更多采多姿,56×4顆積木區塊,簡直就是給你滿滿的大平台。
這次有機會拿到 i-rocks K23W 積木鍵盤,就來簡單的開箱來看看鍵盤的獨特之處
鍵盤外盒採用多樣化的顏色設計,可以看到型號 K23W 都採用多種顏色拚色而成,主要想表達也是類似鍵盤與積木的概念,是可以透過不同顏色的組件組合的。
Noble Audio 為美國品牌,創辦人是知名的耳機專家:Dr.John Moulton , 在國外人稱 「Wizard」的 Dr.John Moulton,離開上一間公司後創立全新的品牌 Noble Audio,以客製化的外殼為主,配合它的對聲音領域的專業打造出許多令人驚豔的耳機,除了在外觀上猶如寶石般的外殼設計,在音樂的表現上也是相當的出色。
這次拿到的測試的產品 Trident 一樣是由 GD Audio 所代理的品牌 Noble Audio ,這品牌的LOGO 在外型第一眼就給我皇冠的感覺,品牌名稱直譯也是貴族的意思,產品一開始都以單體數量來命名,最少的版本也有 3個單體,最多則是達到 10 個單體。這次要介紹的 Trident 是由 NOBLE 3 後續改版而來的新版本產品,命名為 Trident ,依照前面說的 這款就是採用三個平衡電樞單體,利用三路分音技術,低頻、中頻、高頻各有一個單體。
Trident 的外盒上印有 Logo ,產品外包裝相當的簡單。
自從收到 3D列印機之後也有快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期間 FLUX 帶給我許多時光的消磨,也讓我對 3D 列印這個機器了解了許多,雖然不敢稱為進階使用者,但是至少也是一個了解基礎的使用者,從什麼都不懂到逐漸了解, FLUX 印表機讓我體會到什麼是 3D 列印。FLUX 能夠進行 3D列印,對我來說只能算是達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列印成品的精度要求,先前製作了一台 Logitech G900 with 機械化座駕 當中提到, 3D列印的公差是很需要注意的地方,原本我以為是 3D 列印都有這個問題… 直到我接觸到朋友調校的 CR7。
CR7 是 創想三維的中國公司的其中一款 3D列印產品,主打的就是便宜簡單的架構,列印範圍小,但是組裝與操作簡單,相當容易上手。我拿到 CR7 的時候真的嚇到了,我當時隨便列印一個組合件,設計的時候沒有算公差進去,就直接列印了。列印出來的成果讓我嚇了一跳,層高 0.2 的產品居然可以如此平滑,雖然看得到層紋但是卻不覺得品質差,組合的時候雖然不是馬上能組,但是可以發現差距相當的小,而且後面不管設計件怎麼印這個差距都不太需要持續調整,讓我領悟到了 3D列印原來可以這麼精細。
於是我便開始物色下一台印表機, 2016/10 月剛好收到 ATOM 的推出新品 2.5 EX 預告,早鳥還有特價的消息,很快的我就訂了 ATOM ,選擇 ATOM 不為了別的,第一就是整體機體的剛性,第二就是之前看過的 Danny Choo Blog 提到,他的作品 SMART DOLL PLUS 就是利用 ATOM 來打造原型,這讓我對 ATOM 的印象相當深刻,有了大師的推薦,還有什麼值得猶豫的,ATOM 甚至還被 Chrysler 拿去拍攝形象廣告。
好了,前言打了這麼多,我就是多買了一台印表機…. ATOM 2.5 ex 實際上多了什麼我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了解就下訂了,直到最近稍微去了解才知道大概的資料。
大概就這些,許多都是上一代的更新品,對沒有上一代產品的我,ATOM 的機器就是一個嶄新的產品。
一月初我終於把機器組好了,最近有空還幫朋友的 ATOM 2.5 EX 組好,一共三台經驗值… 這邊除了紀錄還需要提供一些注意事項,也許沒組的你看完可以加快組裝速度。
拿到手之後的前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