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ATOM 2.5 EX 雙色噴頭輸出 3D印表機組裝心得

by Mesak

自從收到 3D列印機之後也有快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期間 FLUX 帶給我許多時光的消磨,也讓我對 3D 列印這個機器了解了許多,雖然不敢稱為進階使用者,但是至少也是一個了解基礎的使用者,從什麼都不懂到逐漸了解, FLUX 印表機讓我體會到什麼是 3D 列印。FLUX 能夠進行 3D列印,對我來說只能算是達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則是列印成品的精度要求,先前製作了一台 Logitech G900 with 機械化座駕 當中提到, 3D列印的公差是很需要注意的地方,原本我以為是 3D 列印都有這個問題… 直到我接觸到朋友調校的 CR7。

CR7 是 創想三維的中國公司的其中一款 3D列印產品,主打的就是便宜簡單的架構,列印範圍小,但是組裝與操作簡單,相當容易上手。我拿到 CR7 的時候真的嚇到了,我當時隨便列印一個組合件,設計的時候沒有算公差進去,就直接列印了。列印出來的成果讓我嚇了一跳,層高 0.2 的產品居然可以如此平滑,雖然看得到層紋但是卻不覺得品質差,組合的時候雖然不是馬上能組,但是可以發現差距相當的小,而且後面不管設計件怎麼印這個差距都不太需要持續調整,讓我領悟到了 3D列印原來可以這麼精細。

於是我便開始物色下一台印表機, 2016/10 月剛好收到 ATOM 的推出新品 2.5 EX 預告,早鳥還有特價的消息,很快的我就訂了 ATOM ,選擇 ATOM 不為了別的,第一就是整體機體的剛性,第二就是之前看過的 Danny Choo Blog 提到,他的作品 SMART DOLL PLUS 就是利用 ATOM 來打造原型,這讓我對 ATOM 的印象相當深刻,有了大師的推薦,還有什麼值得猶豫的,ATOM 甚至還被 Chrysler 拿去拍攝形象廣告

好了,前言打了這麼多,我就是多買了一台印表機…. ATOM 2.5 ex 實際上多了什麼我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了解就下訂了,直到最近稍微去了解才知道大概的資料。

  • ATOM 2.5 ex 換成雙擠出噴頭,採用二進一出的噴頭
  • 光學限位校正,比起一般的微動校正更為精準
  • 進料機構修改,簡單的說就是較為密合
  • 採用 THK 滑軌 (我只知道這組真的不便宜
  • 強化機殼外殼 (上一代好像是加購品
  • 預載熱床 (上一代也是加購品

大概就這些,許多都是上一代的更新品,對沒有上一代產品的我,ATOM 的機器就是一個嶄新的產品。

一月初我終於把機器組好了,最近有空還幫朋友的 ATOM 2.5 EX 組好,一共三台經驗值… 這邊除了紀錄還需要提供一些注意事項,也許沒組的你看完可以加快組裝速度。

拿到手之後的前置作業:

  • 簡易的清點產品,大項目要有,小項目不用細點
  • 把所有 T型螺母全部檢查一次最好拿一個鋁擠條來測試一下,最後大概會剩下 20顆左右,然後挑其中最好轉的 10 顆留給熱板
  • 說明書的圖示跟方向一定要對準再裝…   我一共體會到兩次鋁擠條裝反,意會到這個步驟的時候拆掉重組需要一個多小時,雖然不是很多,但是還是很討厭浪費時間。
  • Z 軸的光學限位開關線一定要拉到最緊,但是不要拉壞,因為這條線的接口太遠
  • (可選) 如果有 M3 M5 的套筒可以不用斜口鉗來夾,安裝速度會快一點
  • (可選) 如果有 萬用黏土可以拿來組裝噴頭上的側吹風扇,會比較好裝
  • (可選) 如果有 WAGO224/222 (2PIN) 快接,建議可以裝在熱板上,這樣拆裝會方便一點

好了,接著就是開箱時間:

ATOM 2.5 EX 3D Printer

2016年12月26一大早就收到包裹,看來這個就是我今年的聖誕禮物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下班後稍微拆箱。

ATOM 2.5 EX 3D Printer

每個箱子都有 ATOM 的貼紙跟LOGO。

ATOM 2.5 EX 3D Printer

包裝超級完整,看到我都有點驚嘆,雖然是簡單的披薩盒,但是加上一個簡單的斜邊貼紙,也可以感到相當不錯的質感,正上方是說明書跟保固卡。

ATOM 2.5 EX 3D Printer

看到自己的編號 250026K 震驚….. 25 應該是 ATOM 2.5 的意思, 0026 就是編號 26號,ATOM 在一開始說購買前 25 台會有特殊的金屬銘版,偏偏我卻是 26號……

這要說到當時我在公司上班的時候忘了帶要刷卡的信用卡,所以早上的時候忘了搶購,等到 12點休息時間我衝回家才下單,沒想到已經來不及了…

好吧既然木已成舟,編號也無法改變,只好繼續開箱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說明書一共有 A~K 的編號,其中 A是料件清點,K 是操作測試。

這邊要說一下說明書要仔細看,盡量一個一個步驟來操作,時間的預估的話,聽官方說熟手組裝也需要 6 小時以上的時間,這台我組了大約五天,第一天花了大約10小時,後面幾天大概三四小時….

所以至少花了我 2X 個小時,這邊大略說明一下,ATOM 2.5 EX 分為幾個大步驟:

  • 主體框架
  • 噴頭
  • 拉線
  • 進料架+馬達
  • 主機板
  • 電源底座
  • 加熱底板

建議噴頭組裝好,先不要上機,等到最後組好加熱底板後在開始上機,F部分在 J後面在處理也可以。

如果你有兩個人組裝的話,一個人組噴頭 一個人組框架,框架組完後,就開始拉線,拉好另一個人就開始裝主機板,主機板在躺平開始接線的時候,另一個人開始就可以準備弄電源底座,最後在合併收尾,主要操作者最好是組噴頭跟主機板…

ATOM 2.5 EX 3D Printer

主要框架,左方後方是步進馬達,右邊是支架與皮帶。

ATOM 2.5 EX 3D Printer

這盒是噴頭

ATOM 2.5 EX 3D Printer

這盒是加熱底板

ATOM 2.5 EX 3D Printer

工具組。

ATOM 2.5 EX 3D Printer

螺絲盒A,這樣放置還滿清楚的。

ATOM 2.5 EX 3D Printer

一共有三盒

ATOM 2.5 EX 3D Printer

一開始要裝好所有 T字螺帽與螺絲。

ATOM 2.5 EX 3D Printer

這邊要注意的是我組到最後才發現的問題,組裝前先把所有的T字螺帽給一字排開,螺帽除了盒內有之外,加熱底板內也有螺帽,螺帽要先以厚度由薄排到最厚…

最好挑出最薄的 10 顆在最後面使用。

ATOM 2.5 EX 3D Printer

螺帽每個大小不一,挑選要相當注意。

ATOM 2.5 EX 3D Printer

有工具的話就把它磨掉。

ATOM 2.5 EX 3D Printer

如果沒辦法磨薄,左右兩側最好把邊槽磨掉

ATOM 2.5 EX 3D Printer

我第一次一個人組裝,純框架完成大約花了三個小時,跟朋友組裝的時候大約花兩個小時。

ATOM 2.5 EX 3D Printer

裝步進馬達的時候,最先躺著機器,把所有螺絲先放進洞裡。

ATOM 2.5 EX 3D Printer

接著在用手擰轉入,最後在使用板手鎖緊,另外社團內有推薦這款 SW2550 板手,我個人覺得使用的頻率太低了,不是很推薦,自帶的六角板手就很好用了。這個部分用球面來轉就可以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另外一開始就要注意說明書,這圖片步進馬達上的同步輪是裝錯的,有齒面朝馬達。

ATOM 2.5 EX 3D Printer

遇到有錯就是拆掉再裝一次….

ATOM 2.5 EX 3D Printer

接著裝好馬達就是要上滑軌,用的是 THK 的滑軌,這滑軌的售價聽說真的不便宜…

ATOM 2.5 EX 3D Printer

準備滑軌上的其他周邊,上滑軌前裝的是光學限位,其實這邊我也沒有用滑軌固定板,直接躺平裝上就好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個人覺得皮帶的設計真的不錯,可鬆可緊,相當方便。

ATOM 2.5 EX 3D Printer ATOM 2.5 EX 3D Printer

噴頭的組裝,較麻煩就是這個側吹風扇的螺絲,相當難上,如果手邊有萬用黏土的話,稍微黏一下在讓他上牙就可以拔掉鎖緊。

ATOM 2.5 EX 3D Printer ATOM 2.5 EX 3D Printer

風扇大概就是這個方向,要注意的就是拉線一定要拉好,沒有壓到線再鎖緊,喔!!另外藍黃線可以直接穿過鐵面中的洞,不要硬扳。

ATOM 2.5 EX 3D Printer

接著就是組底板 跟 LCD 螢幕

ATOM 2.5 EX 3D Printer ATOM 2.5 EX 3D Printer

LCD 最難組的就是那個旋鈕,要卡入金屬面板需要稍微扳開再塞入,如果這邊有兩個人的話會比較好操作,記得塞入前先移除LCD 保護膜。

ATOM 2.5 EX 3D Printer

SD 卡有點歪,不過不會影響,接著是記得束帶束緊,如果有尖嘴鉗會更好操作。

ATOM 2.5 EX 3D Printer

好了就上主機板,白色的卡榫一定要卡到底,才不會亂飛。

ATOM 2.5 EX 3D Printer

拉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光學限位的 Z軸一定要拉到最緊繃,因為Z軸是接最外側的地方,幾乎會讓線逼的很緊,所以一定要拉緊,才有辦法裝上去

ATOM 2.5 EX 3D Printer

底板要裝之前我發現一個天大的錯誤,就是我的鋁擠鎖反了…………………有攻牙這個地方一定要朝外側,這邊又花了我兩個小時拆裝…..

ATOM 2.5 EX 3D Printer

步驟就是拆底板→全部退PIN→把線移除→拆滑軌,拆框架。幫朋友組的時候我又犯了一次錯誤,檢查了一台另外一台沒有檢查到,所以導致兩個人又花了一個多小時重新拆裝。

ATOM 2.5 EX 3D Printer

組電源這邊沒有太大難度,大部分就是需要把走線走好。另外 利用 WAGO  3PIN 快速接頭的部分,一定要確認有壓到金屬部分,如果沒壓到的話,在測試的時候,則是要拆掉加熱底板重新接線。

ATOM 2.5 EX 3D Printer

電源面板。這邊都需要自己一個一個組裝。

ATOM 2.5 EX 3D Printer

最後加上加熱底板就算完成一個階段。

ATOM 2.5 EX 3D Printer

這加熱底板接上 SSR 這部分,我覺得最好有一個 WAGO 2PIN 的可以把紅線拔除,因為有時候拆熱板會受限於加熱底板的紅線,又不能快速移除,相當的困擾,如果有辦法再組裝前加上快速的頭會是相當不錯的裝置。

ATOM 2.5 EX 3D Printer

接上噴頭跟進料馬達之後就可以開始測試了,這邊還先不需要把噴頭給集線,一開始先測試風扇的轉動→自動校正最後在測試加熱。

ATOM 2.5 EX 3D Printer

測試到校正的時候發現在倒數第二排的角度都會無法校正,以社團內的說法是防鬆螺母根金屬機構卡住。

ATOM 2.5 EX 3D Printer

本來說想稍微用斜口鉗劃一個凹槽,沒想到還沒用力輕輕壓,斜口鉗就斷了,不過這把 TM-02 用了很久,早該讓它壽終正寢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ATOM 2.5 EX 3D Printer

家裡有砂輪機,最後就是打磨磨掉。

ATOM 2.5 EX 3D Printer ATOM 2.5 EX 3D Printer

不過還是校正不過,最後還是把防鬆螺帽給磨掉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第N次測試還是不過,聽社團的建議,把彈簧給移除掉了,這才通過校正測試….在這期間玻璃也刮了不少次,有點心痛。

為了避免以後有這樣的情況,我直接去網路上裁切 280mm 的鐵板。

ATOM 2.5 EX 3D Printer

這下不管你怎麼刮我也不痛了

ATOM 2.5 EX 3D Printer

終於開始列印了 q_q 眼淚,熱床加上鐵板+列印版,超級好拆件的好幫手。

 

ATOM 2.5 EX 3D Printer ATOM 2.5 EX 3D Printer

印到一半發現顏色卡住,先暫停了,印了大約 2公分左右,層高目前看起來還算可以,不過進料 Y型管應該是要再通過

ATOM 2.5 EX 3D Printer

另外我用單一進料來直接列印大圓形,發現出料還是有點問題….這個只能一步一步慢慢修正了。

統整一下目前測試遇到的問題:

  • 插電噴頭後方風扇不轉
    橘綠線插反、短路
  • FAN調整到255 不轉
    快速接頭壓到絕緣處,紅黑線沒有接上主機板
  • 自動校正不過
    壓噴頭卡卡代表要磨
    移除彈簧
    光學限位沒有作用或是 PIN針插錯、插反
  • 加熱底板沒有作用
    沒有接線、控制線短路
  • 加熱噴頭後無法控制
    熱敏電阻(雙黃色線)短路 OR 燒毀
    (官方測量數據:熱敏的電阻,檔位切到200K,正常會量測到大約90附近的數值。)
  • 噴頭沒有加熱
    加熱線燒毀
    (官方測量數據:加熱片的電阻,檔位切到200,應該會量測到2.5左右的電阻值。)

另外出現什麼 Err 錯誤訊息,可以直接 Google,會連到官方的社團 or 論壇,絕大部分都可以快速排除

再來是到官方社團發問,或是直接寫信到官方的客服,目前為止客服的反應速度在我看來是相當滿意的,比起我之前發問的經驗, ATOM 的客服 EMAIL 都可以在一天內回答,真的是太神速。

ATOM 2.5 EX 3D Printer

假日我又幫朋友組了兩台,一共四個人,只有我有組裝經驗,花了大約11個小時,其中還包含有一台組錯,花了一個小時左右重新拆裝。圖為戰場

 

目前為止,雖然尚未調整到可以讓我印出完整的成品,不過這些組裝經驗都讓我開了眼界,這些組裝經驗讓我了解到 DELTA 機形的架構。而且再有段空窗期期間 朋友借我 CR7 的操作,讓我了解到3D 列印還有非常多的參數需要調整, ATOM 我相信應該可以讓我印出一個滿意的作品。

如果說要讓我寫與之前的印表機有什麼不同,我在想一個成機出產的產品,消費者如果無法控制自由控制機器的狀態,那麼產品勢必要藉由客服來解決一些不可抗力的問題,如果客服沒辦法即時解決問題,你的社群也要有足夠多有經驗的使用者來協助解答問題。如果都沒有的話,我相信會讓消費者帶來不少的困擾。這次自組機它的說明書相當的完整,所有的問題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或是社團中找到解答,不管是社團問題發問還是說明書誤勘修正 ,ATOM 的反應都相當的迅速快捷,也許產品都 2.5 代了,相信公司營運一定有它的一套機制管理,讓我見識到原來列印機的公司反應也可以這麼快速。

這又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不管是自組機還是成品機,一個有很多功能的產品,客服絕對是一個產品的附加價值,當你用不到的時候你完全感覺不到它的價值,當你要用到的時候你就會了解到產品的就在這一刻發揮。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