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一下,這篇不是 G900 的開箱文,而是 G900衍生出來的開箱文。
六月初的時候不小心在羅技的粉絲團留言抽獎,抽獎的題目是 只要你能提出一件「成為代言人後,要帶著G900完成的創意任務」,當時因為還在玩列印一些成品,順手寫下「我會
腦海中最先有的雛型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機器戰警的電影,裡面有一台 ED-209 二足機器人,這個形象與我想的機器人相當接近,新版的 ED-209 造型也是相當的帥氣,就決定要以這個雛形來設計。
不過當我找了許多 3D 圖檔,認為這些版本,相當的沒辦法應用在滑鼠上,於是我就先找了一款機器人做為參考,接著我開始思考列印關節的可能性,想到利用插銷的概念,把可動的關鍵中間插入插銷這樣可以增加可動性。
打算先從腳的部分開始設計,畢竟是 二足機器人,腳的部分佔有大部分的比例。
上圖原本是採用多種曲線設計的,後來休息時間一直在玩 OverWatch ,一直參考 D.Va 的裝甲造型設計,就把許多弧線改成稜角。
這個算是第二個版本,中間的插銷都是自己印的,做到這個版本其實很挫折, 3D 列印不像想像中的美好,列印每一個物件的時候要考慮到他的平整程度還有列印方向(參考),比方說上圖的插銷處,如果改用另一個方向列印,只要稍微扳動一下馬上就裂開了;就好比樂高如果你的每一個物件都是長條直接疊起來的模式,在某個角度他就特別的脆弱,所以要考慮到 3D 列印的強度,設計的時候,列印方向就不可以省略掉。
再來是 3D 列印都有公差,這些公差在每一台的機種都不太一樣,像我的使用 FLUX 3D印表機列印圓形的時候,就印的不是很好,差了0.6 mm的大小,除了條狀柱子有公差之外,連圓洞也有公差,兩者皆有問題的情況下,想要銜接好就相當的不容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打算把所有插銷的部分通通改用現有的成品插銷。然後球頭關節通通改為積木,然後原本打算用黏接或是方形插銷穩固的機構,通通改為用螺絲鎖件。
於是有了第一個試作品,跟右邊白色的設計差很大,球頭關節通通採用的是 日本積木 ASOBLOCK ,這個積木通通都是採用 六角形加上球頭關節的設計,在遊玩上可以依照創意組合成相當多樣式的玩法,研究好六角形的畫法之後,就可以加入到組件中,開始正式的對腳重新設計。
少了連接件這個最大的隱憂之後,我畫圖起來就比較順手,不用擔心 雙邊公差的問題,只需要測量好洞口的公差,留下一點點空間,最後使用工具修整就可以很快的連接。
主要的腳設計好之後,開始利用螺絲假組,中間的插銷暫時使用雕刻刀的夾頭,先做個連動測試,接著右圖開始設計腳底板。
左圖腳底板改版一下,重印,右圖試著插上插銷
加上裝飾用的盔甲,以及重新畫個勾線槽,最後鎖上,腳的部分就完成了。
畫面來轉到 G900 開箱。
G900 的盒子小小的,並沒有很大
但是盒子也很夠份量,G900 的對稱造型適合左右手使用。號稱充電一次可以此用最長 32小時的無線工作時間,最重要的是滑鼠總重量只有 107g 相當的輕盈。
退去外皮,還有一層相當有質感的外盒包覆。
直接打開就是 G900 的滑鼠。
這內層包裝的也太有質感,稜角的造型包覆,這是我目前看過最有質感的包裝。
滑鼠內容配件,MicroUSB充電線,滑鼠側鍵收納盒,滑鼠本體以及使用說明書。
滑鼠整體造型感覺有點長,不過實際上握起來也覺得還好,左右的凹陷造型適合抓握型的使用方式,貼握的方法在另一側顯得有點不夠空間,不過抓握的話空間是相當足夠的。
滑鼠最特別的就是那個有段/無段的滾輪切換,只要把滑鼠滾輪後方的按鈕按壓下去,滾輪就會呈現有段式的操控方式,再按壓一下,滾輪就會使用無段滾輪的操作方式,這種模式相當的有意思,如果想要無線下捲這種滾輪,G900 的無段滾輪可以一次滾到最下方
側鍵採用磁鐵吸附的方式,可以替換側鍵的飾板按鈕,只要替換一下就可以使用該邊的按鈕控制。
滑鼠的整體造型相當的犀利,事實上在 2016 Maker Faire Taipei 這個展覽,羅技就配合 3D 列印展出 G900 以及其相關的產品,在那個時候 G900 就相當的吸引我的目光。這個角度也是我在看到 G900 的時候,第一眼能夠聯想到 ED-209 造型的角度,正前方的凹口相當的有侵略性。
接著要開始設計滑鼠的拖座,羅技官方沒有設計圖可以給我,所以我只好一段尺寸一段尺寸的測量。
從第一個尺寸開始就必須要一直列印測試件,然後針對滑鼠的尺寸做出一點一點的微調。
然後設計出第一個拖座,然後印出來,可以看到滑鼠後面的一片機構,稱為列印件的棧板(Raft,這邊我還只是放上去測試組起來的效果而已。
接著設計腰身,這裡倒是沒有什麼想法,畫上幾個洞就直接印出來了,這邊可以看到背面需要很大的修整
預留了一個洞,偷懶直接裝上積木的小手臂
背面的設計,開了很多小洞可以用來擴充的設計。
參考了獨角獸的重武裝配件,大概畫一下火神砲,就這樣直接印出來了。
順便也參考了飛彈發射器的造型,試裝之後覺得還不錯,打算設計一個手臂來裝上。
經過幾天的設計,左右手的武器都做完了,廢話不多說就直接來看吧。
暫時沒有名字,不過既然是以 機器戰警為設計藍圖,就先以 G900的型號組合,叫做 ED-900 吧!
左手為雙管火神砲,左右肩甲上還有三管飛彈發射器
右手武器是參考 Warhammer 40K XV202 MAKO 的右手武器,接著使用盾牌來保護能量槽的設計
左右手單獨拆卸,連接件都是使用 ASOBLOCK。
腰身的部分因為整體重心都向後偏,有點不穩的情況,為了改善又增加了一個支撐件,不過只有小幅度的增加。
大部分解。
細部分解,螺絲件就不拆了,礙於 PLA 摩擦後就會鬆的特性, 螺絲拆卸後就會不容易鎖緊了。
左手的火神砲,原本做一管,不過有點單薄的感覺,又做了一管然後設計一個卡榫可以將兩個火神砲卡在一起,必要時可以以輕裝甲的方式左右各裝一個火神砲。
這個粒子砲,雖然說是參考不過還是許多元素都是直接照搬過來的,前面砲管的部分,後面就是自己融合了。
既然是粒子砲就會有能量槽之類的圓槽,加裝盾牌主要也是增加能量槽的防禦,不過也是為了造型而設計。
飛彈發射器設計剛好可以插入我的插銷,只要稍微磨尖就更像飛彈了。
再列印的空檔又設計了膝蓋的盔甲,剛好可以嵌入膝蓋上的溝槽。
前方的小型機械手臂可以用來做多樣化的小型操作。
以前很喜歡玩機器人模型,自己有樂高以及 ASOBLOCK,也都是以機器人的造型為主的設計,這類的設計都不用太考慮細節外型,只要形式擺出來好看就可以了。
不過開始自己畫機器人的時候更是發現,原來機器人很多細節,以及細微的設計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常常會想把造型東塞一個西塞一個,結果想不出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就像是一開始我想以曲線的方式來繪製機器人,但是發現曲線的設計並不是這麼好掌握,而全部改成稜角的設計。
接著是槽線,槽線很多時候跟著稜角是互相關聯的。如果隨意的增加槽線則是會破壞美感,機身上的圓洞,本意是設計凹槽或是一種鉚釘的設計,不過這個凹槽開的太密集太鬆散都會讓機器人感覺像是蜂窩或是麻花一樣的設計。自己開始接觸到機器人設計才開始深深的佩服機器人設計師的厲害,幾個簡單的線條勾勒就可以呈現整體的造型立體感,這個真的是需要學習與經驗的累積才有能有的強大機械設計感。
這次做機器人真的滿好玩的,除了滿足自己想要設計機器人的慾望,還讓我學習到設計機器人該有的知識,收穫真的是相當的大,希望下次製作的機器人不是因為許願而實現,而是自己經驗的累積而設計的機器人。